胸悶、氣短、心律失常,許多人都會想到去查查心臟,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是頸椎出了問題。近日,就有一則“誤把頸椎病當心臟病看三年”的新聞,引人唏噓。
頸心綜合征迷惑了多少人
三年前,王女士經常感到胸悶、心慌、氣短,她以為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,可到附近檢查后,并沒有發(fā)現(xiàn)心臟有明顯的異常。醫(yī)生給她開了些調理身體的藥物,但胸悶、心律不齊的癥狀始終得不到改善。王女士一直憂心忡忡,擔心自己得了什么怪病。不久前,她聽說一個朋友得了頸椎病,經常覺得頭暈、胸悶、心臟難受,和自己的癥狀聽起來竟有些相似。帶著疑慮王女士到骨科就診,結果真的被確診為嚴重的頸椎病。醫(yī)生告訴她,她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已經受到壓迫,所以才會引發(fā)心律失常等癥狀。
整整三年的焦慮和誤治,讓王女士不禁感嘆,自己怎么會得這么奇怪的頸椎病。但事實上,頸椎病本就擅長“偽裝”。頸椎病的癥狀其實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復雜。由頸椎病引發(fā)的心律不齊、胸悶等癥狀,被稱為頸心綜合征,這類患者在門診中屢見不鮮。尤其當頸部癥狀不明顯,而心血管癥狀較嚴重時,特別容易被誤診、誤治。
頸心綜合征患者大多有心悸、胸悶、頭痛、頭暈、失眠、多夢、頸項酸痛或隱痛等煩惱,心臟檢查中又查不出器質性改變,血液檢查也顯示正常,但只要一查頸椎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退行性病變。如果心臟長時間覺得不適,但檢查結果又沒有異常時,一定要及時去骨科就診,別被頸椎病的“偽裝”所迷惑。
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“偽裝”
在許多人看來,只有頸部疼痛,甚至出現(xiàn)頭暈、四肢麻木、疼痛等癥狀才算是得了頸椎病。殊不知,頸椎病還常常會偽裝成高血壓、胃炎、甚至乳房疼痛等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癥狀。
高血壓
頸源性高血壓大多是由于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,導致頸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所引起。這類患者如果被當成普通的高血壓患者來醫(yī)治,往往效果不佳,只有找到根源,控制頸椎病之后,血壓才會隨之下降。
乳房疼痛
頸椎病引起的頑固性乳房疼痛被稱為頸性乳房疼痛,大多是由于睡眠體位不正、長期勞損或外力牽拉損傷導致頸椎發(fā)生退行性病變所引起的,這類頸椎病會壓迫和刺激頸神經根,從而導致附近的軟組織痙攣、水腫、變性。頸椎病引起的乳房疼痛有一定的特點:會表現(xiàn)為單側痛,并伴有頸部和肩背部疼痛,但乳房檢查沒有異常表現(xiàn)。頸性乳房疼痛的高發(fā)人群主要包括長期伏案工作者、長期肩部負重者以及易遭受外力損傷的女運動員等。
胃炎
有部分頸椎病會使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或損傷,大腦皮質和丘腦會反射性地引起胃腸交感神經功能的興奮,從而導致胃、十二指腸的逆蠕動,促使膽汁返流而損傷、刺激胃黏膜,引起胃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癥。
頸椎病的診斷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,醫(yī)生需要詳盡、細致地詢問病史,在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的基礎上,還需經過慎重分析、鑒別之后才能得出結論。遇到上述幾類癥狀的患者,如果調理一段時間后效果不佳,應該及時找有經驗的醫(yī)生看看,檢查頸椎是否有恙。
頸椎病喜歡“夏后算賬”
每年夏秋交替時節(jié)都是頸椎病容易加重或發(fā)作的時候,特別是那些在夏天猛吹空調,忽視頸部保暖的患者,一到入秋前夕就容易覺得頸部酸痛。頸椎不適千萬別隨意按摩推拿。推拿按摩只能作用于體表的穴位和肌肉,其主要作用是讓肌肉放松,但對于那些已經出現(xiàn)神經壓迫癥狀的頸椎病患者而言,并不能治“本”。而且,頸椎病患者的頸椎往往很脆弱,切忌進行重手法的旋轉和屈伸,否則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有致癱致死的風險。
除了尋求按摩推拿,還有人會依賴止痛藥物。事實上,這其中有一大部分人可能根本沒有患上的頸椎病。所以應該先去進行正規(guī)的檢查,而不是憑自我感覺。如果頸椎并沒有出現(xiàn)影像學上的改變,比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曲、頸椎骨質增生等,那么只要注意多加休息,即可緩解,不必急于調理。假如被確診為頸椎病,也不必過于焦慮,頸椎病的調理主要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。一般來說,輕癥患者通過非手術調理就能緩解。脊髓型、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調理。尤其是脊髓型頸椎患者一旦覺得長期手足麻木、行走不穩(wěn),就可以考慮手術。
|
上一條:健康使者俏然來——走近北京孵德中醫(yī)科學研究院談“痛立止理骨術”
下一條:究竟為什么會得頸椎病呢 |
返回列表 |